此“信用修复”,非彼“征信修复”。
“最新征信修复文件发布,可以贷款买房买车了”,“有失信逾期行为,还钱后3个工作日就可恢复”…近日,有关“今后只要结清欠款就可立即修复征信”之类解读在网络、朋友圈被大量转发,引发广泛关注。
先说重点:切莫相信“征信修复”、“征信洗白”“逾期铲单”等为噱头的广告,有人误信被骗30万,肠子都悔青了……
今天我就给大家揭秘“征信修复”不可信的真相。
一、事件起因:国家发改委发布《信用修复管理办法》,5月1日执行
1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(试行)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就信用信息修复的条件、程序、协同联动等进行了具体的规定,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。
原文件,点击链接下载发改委的完整文件>>>
关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信用修复新规,要特别注意“单位”这两个字,这是辨别虚假宣传征信修复的关键。
二、央行曾发布:关于防范“征信修复”风险的提示
央行官方消息称:征信领域不存在“征信修复”、“征信洗白”等概念。
社会上关于个人征信可以修复的说法属于虚假宣传,实质是利用公众急于想删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,以承诺删除不良信息为由,收取高额服务费用后失联,不仅不能删除展示无误的不良信用记录,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。
看以上两方面你会发现,国家发改委和央行所说的“修复”是两回事:
01. 发改委说的“信用修复”主要针对的是法人和非法人组织,在其对失信行为进行整改后,向相关部门提出信用修复申请,经核实认定后,政府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不再展示其失信记录。
简单地说,就是“信用修复”并不针对个人开展业务。
02. 央行发布的征信修复、洗白风险提示,是针对个人征信的骗局 。
我国《征信业管理条例》规定,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、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、准确的征信信息。如果在征信数据上出现错误、遗漏时,就可以提起征信异议进行更正。
换言之,征信不存在修复这一说,只能对征信数据进行纠错更正。
央行:征信领域不存在“征信修复”、“征信洗白”等说法,凡是声称合法的、商业的、收费的“征信修复”都是骗局,修复不成反而可能导致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。
不法分子往往将“信用修复”与个人征信修复,两者概念混淆视听,来骗取客户钱财 。
过去,因征信修复被骗的案例,在你的身边其实比比皆是。
三、信用信息修复≠“征信修复”:千万别混淆
END